一直有想法购入一台平板,用来做笔记的同时替代教科书。经过慎重的对比,Galaxy Tab S6 是现阶段最让我满意的产品。
作为生产力工具,首要要求就是支持手写笔,符合这个要求的产品总共就没几款
Android,手写软件生态较差
- Galaxy Tab S6:26.75Wh 的电池稍小,屏幕为 16:10 而不是 4:3,价格偏贵
- 华为 M6:手写笔优化差,与其他相比完全就是第二梯队;EMUI 体验糟糕,且没有完整的 Google Servie;屏幕观感差,比例同样为 16:10
iOS,手写软件生态好于 Android,其余部分的使用体验完全不如 Android
- iPad Air 3:Lightning(USB2.0) 接口,不能共用 Type-C 线材;单侧双声道扬声器,横屏外放体验为 0;缺乏按键的 Apple Pencil 一代,还有那神奇的充电方式
- iPad 7:拥有 iPad Air 3 所拥有的所有缺点;在尺寸完全相同的情况下,屏幕还小了 0.3";非全贴合的屏幕,不仅观感差,使用手写笔时视差更大,点击声巨大
Windows,强大的桌面系统生态,但本身不是为长续航便携设备所设计
- Surface Go:大小重量虽然合适,但是 x86 + Windows 配合 26.12 Wh 电池的续航不让人放心
Spec
Galaxy Tab S6 国行虽然发布了,但仍然未有上市。韩版 LTE 款与港版同配置 WiFi 款价格相近,于是选择了入韩版
- Model: SM-T865NZAUKOO
- SoC: Snapdragon 855
- RAM: 6GB LPDDR4X 2133MHz
- ROM: 128G UFS3.0(ext4), MicroSD(Up to 1TB)
- Screen: 10.5" 2560x1600 Super AMOLED
- Connectivity: LTE, WiFi, Bluetooth5.0
- Battery: 26.75Wh/7,040mAh
- Camera: 13MP(S5K3M5, f/2.0) + 5MP(S5K5E9, f/2.2), 8MP(S5K4HA, f/2.0)
- Size: 244.5 x 159.5 x 5.7mm, 430g
- System: One UI 1.5(Android 9)
- Port: USB3.1 Gen1 Type-C(PD 15W)
, 3.5mm - Others: 光学屏下指纹识别、支持手势的 S Pen、AKG 四扬声器、Samsung Dex
Unbox & Design
正面产品图的壁纸是稍显绚丽的图案,配合印刷的变色 Tab S6 字样,整体风格偏向轻快时尚。不是过去 Tab S4 以及旗舰手机上使用的,纯黑色的内敛商务风
Unbox
2.0 速度的 USB AtoC,Tab S6 本身的接口倒是 3.1 Gen1 速度的;取消了 3.5mm 接口,自然配的是一幅 Type-C 耳机。打的是 Samsung 的 Logo,而不是 AKG的。Type-C 端子带有 DAC,最高支持 24bit/96kHz 解码;惯例的两个用于替换的笔头,以及对应的更换工具;最后还有没什么用,也从来不看的几份印刷资料
祖传的 EP-TA200 充电器,是、移除了 QC2.0 支持的黑色款,仅支持 USB PD 和 Samsung AFC。仅仅支持 15W 的功率,没有 Note10/Note10+ 上新的 25W 充电功率
Design
前置摄像头与各传感器选择了纵向布置,似乎是考虑纵向使用为主。但是作为主要卖点的 Dex 却是配合键盘横向使用的,此时防止在左侧的摄像头就显得很诡异
将摄像头所在的位置视为上方,在右侧放置了电源键与、音量键以及 Sim/MicroSD 卡槽;左侧则是用于连接键盘的磁吸接口与固定槽位;上下两侧分别布置了两个 AKG 扬声器。在每侧都布置了两条天线隔断条,麦克风则在上侧与右侧各布置一颗
这里不得不提下左侧键盘的磁吸接口,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而为之,S Pen 是可以完美的吸附在这一侧的。我日常使用都是关闭遥控作为单纯的手写笔使用,此时完全可以吸附在这一侧,完全不用担心吸附在背面造成的凸起问题
背面有严重凸出的双摄,很遗憾没有如 Tab S4 那般几乎在一个平面上。在左边还有用于 S Pen 充电与固定的凹槽,凹陷没有预想的那么深。LTE 款在上下两侧与背面上下部分,设置了大量的天线隔断条。
Fingerprint Sensor
第一款配置了屏下指纹的平板,也是我拥有的第一款屏下指纹设备。选择的是与 A 系列一致的光学方案,而不是 S 与 Note 系列的超声波方案。可以看出三星依然在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,两个方案都进行了尝试
识别速度仅对比 S8+,相比而言速度大概只有一半。只要角度合适,我更愿意选择体验更无缝的人脸识别
问题:
仅支持录入 3 个指纹,这对于一款平板设备来说是不够的,至少也得有 4 个。平板不是手机,使用姿势更为多样。手持时我会需要使用大拇指,放置时则是使用食指更为普遍。再考虑旋转的问题,此时便是需要至少能录入 4 个指纹
必须点亮屏幕才能进行识别解锁,不使用电源键的方法就只有双击唤醒与保护套了
S Pen
侧键的出现,使 S Pen 支持悬于屏幕上方用侧键调出快捷菜单
这代 S Pen 内置了陀螺仪,支持向上、下、左、右、顺时针、逆时针六个手势遥控。悬空操作需要使用电池且被启用,有独立于蓝牙的无线连接,飞行模式同样会关闭悬空操作
奇怪的是 S Pen 并不会自动休眠,开启悬空操作后,S Pen 会始终保持和平板的无线连接。实测在 S Pen 充满电的情况下,放在一旁完全不使用,续航在 17 小时左右。电量显示只精确到每 10%,需要使用 S Pen 悬于屏幕上用侧键触发。
当剩余电量到达 10% 会有通知提示(需启用悬空操作),测出的 10 分钟便能完成充电
单纯的手写功能依然是基于 Wacom EMR 的被动式方案,侧键的使用同样不需要电池供电。支持悬于屏幕上时,点按侧键调出菜单,或者是在支持的应用内设置特定的功能
S Pen 相关的功能中,最喜欢的就是熄屏速记。熄屏状态下,只需要将 S Pen 悬于上方点按侧键,便能调出熄屏速记,而不需要解锁屏幕。这个功能我是作为草稿来使用,方便快捷。只是这个页面的顶部与底部实际上是无法书写的,却没有任何视觉上的标记,第一次写到这个地方时还以为是手写功能坏了
对比 Yoga 730 的 Active Pen,同样都是 4096 级的压感。Samsung 作为便携设备手写体验第一梯队,书写体验是显而易见更好的了。S Pen 的笔头比 Surface Pen、Apple Pencil、Active Pen,显得更为纤细,而不是其它产品那种粗壮的圆头。我日常使用的笔尖是 0.38mm 的,细小笔头的 S Pen 更为讨喜且贴近真笔。S Pen 是我接触过的最轻的手写笔,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种轻盈的感觉
S Pen 的触发压力更小,字迹相比 Active Pen 有很大的区别,粗细变化与笔锋更为明显。线条的粗细变化更有不同压力的感觉,看起来更为美观,不会有 Active Pen 字迹那种肥胖的感觉
另外,S Pen 是有倾斜感应的功能,只是适配惨不忍睹,以至于用了一个月我才发现有这个功能。只发现自家的 Samsung Note 进行了适配
不足
与 Active Pen 相比,压感的灵敏度是不可调的。
相比于 Surface Pen、Apple Pencil、Active Pen,质感是最差的。笔身使用两块塑料横向接合而成,而不是常见的一体成型。贯穿整只笔的接合缝,配上极轻的重量,整只笔显得极为廉价。虽然仔细观察会发现做工并不差,但是第一观感的印象并不好。质感上与 Tab S4 相比是严重的退步,Tab S4 上那只堪比签字笔质感与尺寸的 S Pen 是真的让人印象深刻
纤细的方形笔身相比其它圆形笔的手感差很多,为了吸附在 Tab S6 上牺牲不少的东西。同时吸附在背面这个方案相当糟糕,我自己使用基本不会把笔放在这里,一般都是专门分开放在一个地方
Productivity
Squid
对比了几款支持 PDF 导入的笔记应用,最让人满意的就是 Squid
- PDF Import, JP¥560
- Tool Pack, JP¥340
- Cloud Backup, JP¥340
- Premium, JP¥100/month, JP¥1000/year (包含上述三种功能,以及限定的纸张样式)
缺点:
对页面的渲染逻辑是只渲染可视范围,移动页面体验较差,移动状态下为渲染内容显示难看的背景。尤其是在 PDF 内最为显著,明明一页不会比屏幕大多少,就有限的那点大小。如果你想渲染其它部分,必须将那部分移动至屏幕内并放开手指,此时才会开始渲染这一部分内容。或许这种处理方式并不会带来功能性上的问题,但是会出现一个视觉上的割裂感,极大影响用户体验。
- Android 限定,不跨平台
- Premium 为订阅制
OneNote
OneNote 是我一直以来使用的笔记工具,手机、电脑上都是只有它一款。但是 OneNote(Android) 的笔迹矢量化有严重 Bug,处理结束后,笔迹会整体向左上角平移个 0.3mm 左右。这个 Bug 极其影响使用体验,会造成书写笔迹与最后成果不一致,对于笔画不连贯的汉字影响最为明显。在书写汉字时,各笔画的相对难以对应
如果不是 Squid 不跨平台,我就想直接放弃 OneNote 了。由于 OneNote 上庞大的现有笔记存量,现在只能继续用着作为主力之一
System & Benchmark
System
系统是基于 Android 9 的 One UI 1.5,安全补丁任然停留在 8 月 1 日,甚至老于 S8+ 的 9 月 1 日
不知道为什么,不管是开还是关,只要动了蜂窝数据的开关就一定会弹出警告,而且还无法关闭
Android 的导航栏在平板上稍显尴尬,尤其是横屏下会移至底部占用极大的屏幕空间。就应该使用手机的解决方案,横屏状态依然把导航栏放置在窄边。不过三星在下拉菜单提供了快捷方式关闭导航栏,关闭后会转为手势操作,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关闭
即使没有 Bixby 键,Samsung 还是将电源键的双击与长按,默认配置为 Bixby Home 和 Bixby 语音。还好这两个设置都是可以更改的,已经将双击改为了笔记,长按改回传统的电源菜单。
系统的整体体验和 S8+ 没什么区别。
功能缺失
相比 S8+,Tab S6 有许多功能上的缺失
- 应用锁,无法为应用设置独立密码
- Always On Display,虽然在平板上的使用场景似乎没有
- 主题,不过我对商店里普遍质量糟糕的主题完全没兴趣
- 应用自启管理,未来国行可能会有?
- 下来快捷方式没有截图,相比而言大屏设备显然更需要这个功能,然而 Samsung 在 Tab S6 上移除了它。我想截图,便只能使用电源 + 音量减的组合键,或者是愚蠢的手势
- Bootloader 加密
应用适配
主要的适配问题来自于哔哩哔哩,直接使用手机端布局,并没有为大屏,甚至是横屏做任何适配。在平板上只能竖屏使用,这里就得批评下睿站,明明为华为 M6 适配了横屏下的双列布局,却完全不做成通用兼容。
在 Tab S6 上有使用需要的应用,其中直接使用手机布局且不支持横屏的其它应用还有:酷安、Wolfram Alpha、动漫之家、哔哩哔哩漫画
这些应用专门为横屏/平板调整了布局,使用体验更佳:Kindle、Firefox、EBPocket、Microsoft Office、Mdict、OneDrive、OneNote、Outlook、Poweramp、Solid Explorer、Telegram、WPS、ZArchiver
主要问题还是第一类应用,使用体验是最糟糕的。第二类应用使用体验最好,最后还有一类是横屏布局与竖屏相同,使用体验一般。Android 平板的生态还是强于 iPad OS 的,毕竟可以直接使用手机应用,而不是必须使用专门适配的应用。正常的手机应用也不会出现 UI 元素模糊的问题,最多也就是布局在大屏上稍显诡异,有总比没有强
Benchmark
惯例的跑分
Geekbench 5
GFX Bench
AndroBench,作为唯一一款拥有 UFS3.0 的平板,ROM 读写非常之快。只是可惜没有使用同期发布的 Note10/Note10+ 用的 f2fs,依然使用 ext4
Camera
三星首款拥有双摄的平板,副摄采用的是 123° 的超广镜头,只是 S5K5E9 这可怜的规格怎么看都是个凑数双摄
另外,相机现在不仅支持使用 HEVC 录制视频,也支持将照片输出为 HEIF 格式
样张均为随手拍摄,使用自动模式,自动 HDR
主摄
超广副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