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 11 体验
S8+ 服役 4 年,顶部和底部都烧屏了,128G 也早就不够用了,这次想换台小米 11 试试
全部基于 4 年 S8+ 的使用体验与半天的小米 11 使用情况进行对比
硬件是好,不过 MIUI 太拖后腿了,再好的硬件也架不住稀烂的软件体验,最后退了
优点
- 双扬声器是最大的提升,这点一直是我对于 S8+ 的遗憾
- 相比 S8+ 3500mAh 的电池,容量提升至 4600mAh,明显的技术进步
- 左右曲面区域较 S8+ 更窄,使用上更舒服
- 8+2bit 屏幕
- DC 调光
- 27W PD 快充(别和我说 55W 的私有协议是快充)
- WiFi6
- 12G+256G,Android System WebView 再也不会挂了,存东西也不需要取舍了
缺点
- USB2.0
- 不防水
- 四曲面屏幕,上边缘日常使用极易反光。虽然不是很亮,但会导致屏幕上方出现一条白线
- 新机解锁需要等待 7 天,最后花钱解锁
- 196g 的重量相比 S8+ 的 173g 是重大倒退(原因大概是稍大一圈的尺寸与相机)
- 外放时后盖有极为严重的共振现象,只要音量大于 3/15 后盖就开始振,S8+ 即使拉满音量也不会振
- Android 安全补丁才更新到 1 月份,S8+ 都更新了 12 月补丁(2021.4.5)
- 做了这么多年的线性马达没感觉有什么优点,振动强度还很低,十分怀疑揣口袋里走路能否感觉到
- 来电、通知振动强度不可调,且无样式可选,反观 S8+ 有 10+ 种样式选择
- 缺少 LED 通知灯,S8+ 上那颗硕大的通知 LED 非常亮,绝不会错过任何通知,不是任何 AOD 能替代的
- S8+ 的压感 Home 键为什么就没有厂商学学呢?三星也只坚持了两代
- 相机三段式凸起很难看
- MIUI12.5 还没上线,缺少用于替代 Samsung Flow 的 MIUI+
- 不支持 Android 原生的语言列表,仅能指定一种语言作为系统语言
- 中框和前后面板过渡不够 S8+ 连贯,中框稍微凸出
- 没有人脸检测保持亮屏
- 深色模式默认强制给第三方应用上色,无法一键关闭,仅能按应用开关
- 原生 Android 几代前就有的导航栏手动旋转屏幕按钮和导航栏切换输入法被删了
- 无法使用 Exchange 登录微软账户,无法同步日历和通讯录
- 疯狂杀后台,Tasker 挂不住,KeePassDX 的自动填充服务也无法弹出
- 光学屏下指纹,识别的时候识别区域太亮太显眼
微妙的特性
- 120Hz 的屏幕按理来说是提升,可是为了省电我选择关掉它。我更喜欢 90Hz 而不是 120Hz,90Hz 到 120Hz 远没有 60Hz 到 90Hz 的提升那么显著,在我看来有点徒增功耗的意思
- 相机提升?我对相机的要求不高,更希望它把相机做平不凸
- 性能更好的 888?不打游戏用起来也没什么感觉,不见得比 S8+ 流畅
- 55W 有线快充和50W 无线快充?私有协议都是电子垃圾,得亏小米在一众厂商里还算良心,PD 能上到 27W
- 5G 感知不强,后续使用如果耗电我绝对会关掉它
总结
不愧是安卓,根本称不上 Android,喜欢瞎改,又做不好。看起来 MIUI 功能十分丰富,深究下去就会发现细节可以说是根本没有。做不好细节,又喜欢整些花里胡哨的功能
机子是好机子,但是仅仅用了半天就实在是被 MIUI 恶心的不行了。不想用 MIUI,第三方 ROM 又只有个官改的 xiaomi.eu,退了